小时候的灯笼没有现在这样普遍,纸做的灯笼也不是家家户户有,没到过年前几天,贴对联的时候,就把灯笼挂上,但是里面没有灯,等到夜幕降临,才会把里面的蜡烛点着,一照就是一晚上,外面的纸会把外面的风挡住,这样蜡烛就不会轻易的熄灭,但是这样的灯笼往往不安全,有时候风大了,灯笼一摆,里面的蜡烛被刮倒了,灯笼就烧着了,里面只剩下一个架子了。
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灯笼里装上灯泡,这样纸糊的灯笼就慢慢被取代了,家里的老人也不再去糊灯笼了,每当过年就会把电线接在灯笼里,安上灯泡,好几天都不用管,这样的灯笼更加的实用,越来越多的家庭把这种灯笼作为节日的标志,不仅如此,还有了灯会,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灯笼都挂出来,真是美不胜收。接下来就和四川灯笼定制厂家一起了解一下灯笼的来历以及讲究吧。
灯笼的来历
灯笼又叫灯彩,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工艺品,.早起源在西汉,那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,人们都会挂灯笼,用来表示非常喜庆的气氛,随着历史的发展,灯笼的文化已经流传下来,用来当做喜庆的象征。如今进入现代化时期,灯笼的种类更是丰富不已, 在外形上和内部的光源等,都有非常大的改进,方便了人们的生活,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灯笼是怎么来的?传说在姜子牙封神完成后,自己却没有什么职业,有这样大的贡献,老百姓都看在眼里,为了是让姜子牙不要迷路,老百姓就在高处点一盏蜡烛,还用纸做成灯罩,让他找到归途。慢慢这种点灯笼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。
灯笼的讲究
随着社会的发展,灯笼的种类也各种各样,有宫灯型、花瓶型、圆形、方型、春字型等等,在古代.常见的就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灯笼,很多在灯会还会把方形的灯笼漂入湖中,作为许愿灯。
古代文人墨客也很多,在灯笼的表面,也会画上各种各样的景色,比如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八仙过海等等,这些作品在灯光的衬托下,把作品的灵魂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。
当然,挂灯笼也有很多的讲究,因为在古代讲究好事成双,灯笼是喜庆的象征,所以一定要挂两只,在卖灯笼的时候,也要卖两只,如果在试用的过程中,有一个不亮了,也要及时更换,这样做寓意着“好事成双”。
除此之外,灯笼一定要挂起来,越高越好,不能放在地上,而且一定要平衡,两个灯笼要对称,切不能一个大一个小,一个高一个低。这样做寓意“吉星高照”。
如今,灯笼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,在每个喜庆的节日都可以把灯笼挂出来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灯笼已经不单单是大门口的“守护神”,越来也多灯笼文化随之而来。“灯会”“灯谜”“赏灯”“灯展”,大型的灯会里会有几万个灯笼,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,而且灯笼的外表也各种各样,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的多样化。